□晨報特派記者 林穎穎 香港報道實習生 夏雲玲
  10月,遼寧高考文科狀元劉丁寧向香港大學提出休學,一時間,內地學生如何適應香港高校成為熱門話題。事實上,香港不少高校開始嘗試設立課程幫助內地學生更好適應在港的學習和生活,有的港校專門為學生開出廣東話等適應課,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甚至親自當起了輔導員,幫助學生適應。
  語言、課業等導致不適應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每年到香港就讀的內地新生,超過1000人。
  劉丁寧是遼寧省文科狀元,此前因為高考成績優異而被請上《天天向上》舞臺。就讀於香港大學的劉丁寧曾獲得72萬元獎學金,讓人羡慕不已。然而最近有報道稱劉丁寧已經向香港大學提出休學,並重新回到高中母校備考北大。據稱,之所以這樣選擇,主觀上是劉丁寧覺得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可能更適合自己對學業的追求;客觀上,香港大學網上學習時間比較長,劉丁寧的眼睛不太能適應。
  “我們專業這一屆同學有50人,25人來自內地,其中有18個是上海的。”昨天,在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讀大二的上海女生管淳扳起手指頭,向記者介紹班裡內地生的人數。相對而言,難以量化的是內地生初到港時面臨的壓力:牛娃比比皆是,不同的教學方式,新的語言環境……管淳也一直在關註劉丁寧休學的消息:“我挺能理解這位同學,畢竟如果真的不能適應,再獃下去是很難受的。”
  香港某高校一位商科的老師向記者介紹了一個細節:“有時候學生甚至會通宵達旦討論一個商業案例,吃過早飯照樣去上課。”同濟廣告專業大四學生小楊在今年1到5月到香港城市大學交流了一個學期。小楊說,學校的學術氛圍很濃,但是語言溝通不暢確實是個大問題。“上課是純英文,這個還可以應付,但是下了課,香港同學說粵語時,就完全沒轍了。”小楊說,有一次自己選了一門課,幾乎全部都是本地學生,分組討論時直接用粵語交流。“我基本插不進話,還好有兩位香港同學很熱情,主動邀請我入組,不然就傻眼了。”
  開課辦活動讓學生積極融入
  香港科技大學每年招收非本地新生380人,其中將近半數來自內地。為了幫助這些學生更好融入當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該校推出“hostfamily”項目,由全校教職員工自願報名,與非本地學生結對,擔任他們生活上的輔導員。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已經連續兩年參加這一項目。“我今年帶了兩個學生,一個來自法國,一個來自江西贛州。”陳繁昌告訴記者。就在上周,他和家人驅車帶兩位學生到一個小漁村去吃晚飯,“我問他們來了以後有什麼問題和困惑,希望能儘量幫到他們”。平時儘管學校事務繁忙,陳繁昌一直堅持和兩名學生保持電子郵件聯絡。
  陳繁昌介紹,這個項目以自願參加為原則,但是每年都有100多個教職工(占全校教職工總數超五分之一)和350個非本地生參加。
  此外,很多港校在新生一年級時,提供粵語選修課程,並舉辦形式多樣的迎新活動。香港理工大學內地招生負責人沈君倩表示,香港理工大學一直都鼓勵同學積極融入香港的生活,“校內不同部門都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目的就是希望同學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可以認識更多朋友。上星期我們剛剛舉辦了‘國際周’活動,學生在校園裡設置攤位,介紹各自的風土人情,相互瞭解對方的文化”。
  [記者調查]
  適應方法一:
  明確目標,做好各種準備
  來自北京的呂婭奇現在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工專業讀大四。她認為,如果有人從香港高校退學,可能是因為這原本不是他的第一選擇。“我有一個高中學同學一起過來讀書,高考特別想考北大,只是差了幾分,到香港後就一直不開心。”
  呂婭奇畢業於人大附中,香港科技大學就是她的第一選擇。三年多過去了,呂婭奇已經學會用粵語交流,併在大二時去美國交流了一學期,目前正準備申請去美國讀碩士。“在這裡的生活很充實,雖然難免遇到問題,也跟父母傾訴過,但如果一開始目標明確,哪怕有再大的不適應,也會想著去剋服。”
  沈君倩提醒打算赴港就讀的內地中學生,應該事先瞭解心儀大學的課程及培養理念,評估自己的學習能力,個人興趣和將來的發展方向,“如果同學能夠獨立自主地作出理性分析,這對於以後到港適應會有很大的幫助”。香港科技大學內地招生負責人陳杏妮表示,其實在來港之前,就應該多瞭解香港的教育環境,提前規劃,在香港讀大學可以感受多元文化,但也要求學生心態更加開放,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多與他人溝通。另外,香港高校自由的學術氛圍則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否則容易迷失方向;而數量眾多的交流和實習機會,可能讓人無從選擇,需提前規劃,抓緊機會。
  適應方法二:
  學習粵語,積极參加活動
  一年多以來,管淳每天的時間表都排得滿滿的:“早上8點起床,9點上課,12點下課,下午沒課,但要做各種作業,比如寫論文、小組討論、製作海報,同時還要去聽一些專家講座,基本上要到晚上11點以後才回寢室。”管淳表示,這樣的安排是自己一年多來慢慢摸索出來的。來香港之前,她一般是11點入睡,來香港的第一年,她基本都是凌晨一、兩點睡覺,“很多人都是這樣,到了凌晨還在讀書,或者準備第二天的活動”。
  語言也成為管淳初到香港時面對的問題。“上課全英文,一開始還不太能跟上,”管淳說,下了課雖然同學、老師也會講普通話,但是當本地同學講起粵語時,就完全聽不懂。“宿舍阿姨很熱情地跟你講粵語時,就只能傻傻地沖她們笑。於是,我報讀了一個粵語課,現在慢慢能聽懂了,而且學校也組織很多活動,比如烹飪大賽,老師特地將各地學生打亂分組。”管淳告訴記者,在入讀港校一年多後,自己已經基本適應這裡的生活。
  中午時分,因為還要趕著去完成一個作業,她微笑著和記者告別。走之前,她說,自己已經向校內一個社團遞交了參與申請,正期待錄取通知的到來。
  (原標題:與校長結對適應香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c71uclsn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